第四章 天主教學校的教育工作

第一節 天主教學校的特性

  1. 以上是由「學校」的觀點說明了天主教學校的特性,現在我們可以檢討它的「公教性」,也就是學校與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基督徒人生觀之間的關係。
  2. 基督是天主教學校整個教育事業的根基。祂的啟示帶給了生活新的意義,並協助人依照福音引導他的思想、行動及意志,並以真福八端作為生活的規範。如果學校團體的所有成員都依基督的觀點生活,學校便成了「天主教學校」。這樣,既把福音的原則作為內在的動機和最終的目標,那末福音原則就成為教育的規範。
  3. 為此,天主教學校投身於整個人的發展工作,因為所有人的價值觀念都在完人基督身上找到滿全與合一。這也就是學校中天主教特有的本質。天主教學校為了完成其服務一切人類的特殊使命,有責任根據人的合法權益培養人性的價值觀念,而此種責任是來自於基督。基督提昇人性,使人類生命獲得意義,祂是天主教學校推荐給學生的楷模。
  4. 一如其他學校,天主教學校的宗旨是批判性的傳播人類文化,以及個人的完整培育。它之所以走向這一目標,是受基督徒對現實觀點的指示,「透過這觀點,我們的文化遺產,在整個人的天職中佔有卓越的地位。」(十) 基於人類為基督所救贖的事實,天主教學校著重在基督徒身上,培養某些使人能在基督內度新生活的德行,並幫助他在建立天主國度的工作上,善盡自己的本份。
  5. 上述的前提指出天主教學校的職責及內涵。它的工作基本上是文化與信仰的綜合,以及信仰與生活的綜合。前者的達成,是藉福音的光照,使人類各方面的知識透過所授課程得以融會貫通;後者是經由基督徒固有德行的增長而達成。

第二節 信仰與文化的整合

  1. 在幫助學生們經由教學的媒介達到信仰與文化的整合時,天主教學校深覺知識本身的價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棄傳授知識的正確目標。
  2. 每一科目都應當按照它特有的教學方法來講授。如果將各學科視為信仰的附屬品,或作為講授如何為宗教辯護的有利工具,那都是錯誤的。各項科目促使學生吸收技能、知識、理性探討的方法,以及對於倫理、社會應有的態度。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他們發展人格,並引導他們在社會團體中成為積極的一員。學科的目的,不僅是獲取知識,更是獲得各種價值觀念與發掘真理。
  3. 既然天主教學校的教育使命如此廣闊,這對教師利用信仰方面的資料,加深學生的信仰,並充實及光照他們的人文知識是很有利的。雖然在教學中,有這樣多機會使學生受信仰的深入認識所啟發,但天主教教育仍承認專門的學術對於發展成熟的基督徒,具積極有效的貢獻。教師能夠培育學生們的心智,並引導他們那已受人類文化所滋養的人格,對基督作出更完整的奉獻。
  4. 學校認為人類的知識是有待發掘的真理。當學科是由一位有學識而又不斷追求真理的人所教授,在這種意義下,這些學科已被基督化了。發現並認識到真理,導引人發現永恒真理的本身。一位充滿基督徒的智慧,對任教的課程又能有充份準備的教師,他能做到的,遠超乎他在教學中能傳達予學生的,遠超過他所說的,他導引學生超越文字而進入永恒的真理。
  5. 人類的文化遺產,除了真理的特殊範圍外,還包括其他的價值。當一位教友老師幫助學生去理解、欣賞並吸收這些價值觀念時,就是在領導他們走向永恒的實體界。這項行動引導學生認識一切知識的永恆泉源 - 造物真主,加強了促使信仰成長的教育的重要性。
  6. 為了實現天主教學校的特殊宗旨而從事學校工作的人,遠較教學材料或教學的方法更為重要。因此,基督的訊息,藉著教育潛移默化的功用而傳達到學生,絕大部份要靠教師。唯有先透過教師本身信仰與生活的整合,才能進一步達到文化與信仰整合的目的。教師們被邀從事如此崇高的職責,要求他們藉著效法唯一的導師 - 基督,不但以言語,更以他們的行為來啟發基督的訊息。這就是一所充滿基督精神的學校,與那些僅將宗教視為一門學術的學校截然不同的地方。

第三節 信仰與生活的整合

  1. 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吸收客觀的價值,當我們存著牧靈的宗旨去教學時,不能以信仰與文化的整合為滿足,而要引導學生達到個人的信仰與生活的整合。
  2. 天主教學校的特殊任務是給予學生完整的基督徒教育。因為必須補充家庭與社會之不足 ,學校的這項工作在今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們知道,直到學生能夠完全翕合於天主對他們的期望之前,個人信仰與生活的整合,是他們一生皈依歷程中的一部份。我們必須教導青年能與天主分享他們個人的生命。他們要克服個人主義,並在信仰的光照下,發掘出他們在團體間有責任感地與他人相處的特殊使命。基督徒生活的典範,吸引他們在弟兄身上服侍天主,並努力使世界成為人們生活的更美好的居所。
  3. 天主教學校應當教導學生在宇宙的聲音中,辨認出它所啟示的造物主,並在科學的進展中,幫助學生更認識天主,也更認識人。在學校的日常生活裏,學生必須覺得,他是被召喚以他的行為,作天主愛的活見證,而且,他也是救恩歷史的一部分,這救恩史的目標是世界的救主基督。
  4. 由於知道聖洗本身並不使人成為基督徒 - 必須依照福音精神生活與行動 - 天主教學校嘗試在自己的團體中造成一種氣氛 (十二),以協助學生的信仰日趨成熟,並實踐洗禮所賦予的責任。 天主教學校要優先地藉著基督教義,逐步培養學生的良知,修成基本而恒久的德行,尤其是超性之德,特別是愛德,因為愛德可說是賞賜生命的精神,它使具有德行的人,轉變為基督的人。因此,基督是教育的中心,基督徒生活的典範。由於基督,天主教的教育與其他的教育不同,因為其他一般教育只限於陶治成人。可是,我們的職責是培育基督化的人,並藉教誨及見證,向非基督徒顯示一些超乎人的理智所能認識的基督的奧秘。(十三)
  5. 天主教學校應與教會其他團體 (如家庭、堂區、基督徒團體、青年會等) 密切合作。而且我們也不應該忽略其他方面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往往可以提供某些知識來源,且在各方面具有教育的影響力。除了所謂的「平行學校」,學校本身是一主動的力量,藉著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判斷力,使他們達到自制的能力 (十四),並使他們對社會傳播工具所帶給他們的一切,有自由而謹慎選擇的能力。我們必須教導學生,以批判和個人的分析 (十五),來面對這些事物,吸取有益的,進而整合到基督化的人性文化中去。

第四節 宗教教育

  1. 既然學校的特殊使命,是在信仰的光照下,從事批判性的系統化的文化傳遞,並藉著文化與信仰的整合及信仰與生活的整合,發揚基督徒的德行。故此,天主教學校深知根據教會的訓示而從事福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確,福音教育工作是教育過程中的基本要素,因為它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選擇一種負責而適當的生活方式。
  2. 我們不必對在學校中教授宗教課的整個問題作研討,但我們必須強調,教授宗教不只限於學校課程內的「宗教課」,而必須明確地,以及有系統地教給學生,以避免在學生的心靈內,造成對於一般的知識及宗教知識之間可能產生的曲解。宗教課與其他課程的基本差異,在於它的目標不只是理性上的贊同宗教真理,而是把整個人完全奉獻給基督。
  3. 大家都認為教授要理的適當場所是家庭,並由其他基督徒團體,特別是堂區的協助進行。然而對天主教學校中的要理教授的重要性與需要,強調得還不夠,因為在學校中,青年們學習如何在信仰中趨向成熟。
  4. 天主教學校必須隨時注意有關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尤其是教理學等現代知識的發展,並要特別配合教會當局的指示。學校應盡一切力量幫助教會達成教授教理的使命,且盡可能的延聘資歷最佳的宗教老師。

第五節 天主教學校是基督徒團體的教育中心

  1. 基於上述理由,天主教學校應顯示出是「願意在教育上表達基督宗教價值的人們的集會處」。天主教學校應比其他任何團體,更以傳揚生活的價值為目標。它的工作是為了增進與基督的信仰關係,而一切價值都在基督內獲得滿全。然而信仰能得到滋養,主要是藉著與那些以生活作見證者的交往而達成。事實上,基督徒的信德是在一個團體內產生並成長的。
  2. 天主教學校的團體性之所以十分重要,是由於信仰的因素,而不單只由於與其他學校同具有的來自人性的社會性因素及教育過程的因素。故此,天主教學校單靠本身的力量無法充份的實現其教育職責。它必須經常由生命的泉源 - 在聖經、聖傳,尤其在禮儀和聖事傳統中,以及為聖言作見證的過去和現在的人民的生活所表達的基督救世聖言中,獲得滋養與鼓勵。
  3. 若天主教學校不經常依循福音的指示,並時時與基督交往,勢必失去其宗旨。它由基督身上獲得教育上所需的一切活力,因此,「在學校團體中,造成充滿福音精神的自由與愛的氣氛」(十六)。在這樣的環境裏,學生能及早體驗到人性尊嚴的價值,甚至在他們還沒有知道其定義之前。為此,天主教學校忠於天主及人類的呼求,對于人的真正解放能有所貢獻,換言之,助人達到其終向,使他成為一個有意識地與天主交談的人,並成為一個天主所喜愛的人。
  4. 「這簡單的教義,是存在性的,基督宗教的形而上學的基石」(十七)。它也是天主教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使人們能爭取到更大的權力,而是為幫助人們面對人、事、物的時候能有更大的瞭解與共融。知識不是為了求取物質的財富與達到成功的手段,而是一種召叫,為的是服務他人,對他人負責。

第六節 天主教學校中教育過程的其他方面

  1. 無論天主教教會團體是否透過教會學校來培養青年的信仰,天主教學校就其本身而言,就不該是分裂或傲慢自大的。它應促進與他人的合作與聯繫,而非著意表現與眾不同。它也應對眾人開放並尊重他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並願意分享人們的焦慮與願望,真正分享人們在這世界上的現在與未來之命運。
  2. 在基督徒理想的催迫下,天主教學校對於來自世界各角落,渴望著一個更公義社會的呼籲,特別重視,也試圖對於促進公義的社會,有所貢獻。即使在面臨當地人士的反對時,天主教學校不僅勇敢的教導對正義的堅持,並且盡可能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實行正義。在某些國家中,因著當地法律及經濟狀況的各種限制,天主教學校冒著作反見證的危險,接受多數來自較富裕家庭的學生。學校之採取如此的措施,或許是為了經濟自養的需要。負責天主教教育人士,對這種情況,甚為關切。因為教會首先應當為「貧困者、失去家庭撫育及溫暖、以及遠離信仰者」(十八) 提供教育機會。既然教育的作用是改善個人及大眾的社會與經濟狀況的主要方法,因此,如果天主教學校把注意力,專門或主要的集中於來自較富裕階層的子弟,就很可能提供這些人機會,以維持他們在社會上原有的優越地位,而繼續地維護一個不公義的社會。
  3. 顯然的,在一個要求嚴格的教育政策中,所有參與者必須自由地獻身於此項工作。這不得勉強,而是提供他們一種可能性,一個好消息,然而也能為他們所拒絕。學校為了能夠存在並保持下去,應該倚賴目標的一致性和全體成員的信念。

第七節 基督徒團體參與天主教學校的工作

  1. 自起初天主教學校就宣佈其方針和維持其計劃的決心。它是個真正的教育性團體,專心致力於教導其成員,除了學術教育之外,幫助他們選擇基督化的生活方式。在天主教學校裏互相尊敬,就是為基督本身服務。彼此的關係是在基督內兄弟姊妹之間的攜手合作。為了共同利益而慎重採取的工作政策,就如同為建設天國的目標而工作。
  2. 為實現上項目標,我們必須合作,合作是團體中每位成員良知上的責任,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及學校行政人員。所有的成員都有個別應擔任的角色。眾人依照福音精神合作,基本上就是一種見證,不但是為團體的角石 - 基督作證,並且如同基督之光,遠遠照耀在合作的本身以外。

第八節 天主教學校為教會及社會服務

  1. 天主教學校團體是一個無以取代的服務泉源,不但為學生和其他所有成員服務,同時也為社會服務。尤其在今日,人們眼見一個呼籲團結一致的世界,但所經驗到的却是以各種新面貌出現的個人主義。我們的社會可以從天主教學校的榜樣明顯地看到,只要大家和衷共濟為大眾謀福利,便能產生真正團體。此外,在今日多元社會裏,天主教學校因著它以基督徒機構臨在於學術界,並以其具體的存在,宣示信仰的豐富力量,是對於人類所遭遇的許多重大問題的解答。更重要的是,天主教學校被召叫謙遜地和充滿愛心地,藉著肯定它是為了人類大家庭的幸福而置身於學術界中,來替教會服務。
  2. 這樣,天主教學校從事著「真正的傳教工作」(十九)。因此,從事這項傳教工作,就是「為教會履行唯一、無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