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瑪廿18)
四旬期:更新信、望、愛的時期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耶穌向門徒宣告祂的受難、死亡和復活,為完成天父對祂的旨意,祂便藉此顯示給門徒知道,祂使命中最深刻的意義,並且召叫他們一起承擔這使命,以拯救世人。
在走向復活節的四旬期之旅中,讓我們記得「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的那一位。在這段悔改的時期,讓我們更新我們的信仰,從「活水」中汲取希望,以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愛,因祂使我們在基督內成為弟兄姊妹。在復活節前夕,我們會重宣領洗時的誓願,並在天主聖神的工作中體驗到重生,成為新人。四旬期之旅,就像基督徒一生的朝聖之旅一樣,至今仍受到復活之光的照耀,而復活之光啟發了基督門徒的思想、態度和決定。
耶穌所宣講的齋戒、祈禱和施捨(參閱:瑪六1~18),是我們悔改的條件和表達方式。神貧與克己(齋戒),關心愛護受傷的人(施捨),像孩子一般與天父對話(祈禱),使我們在生活上體現出真誠的信德、活潑的望德和有具體行動的愛德。
1. 信德召喚我們接受真理,在天主和所有的弟兄姊妹前為此真理作證
在這四旬期接受並活出基督所啟示的真理,意思是,我們首先要接受教會歷代相傳的天主聖言並被祂觸動。這真理並非由理性構想出來的概念,只保留給少數特選、頭腦聰明或博學多聞的人,而是給我們領受的一個訊息,並且因我們內心的智慧向天主開放而能理解的──天主在我們察覺到祂的偉大之前就已經愛了我們。這真理就是基督本身:基督徹底地擁抱了我們的人性,使自己成為道路──即使嚴苛,卻開放給眾人──為引領眾人到達生命的圓滿。
齋戒是一種克己的經驗,幫助那些心地純潔的人重新發現天主的恩賜,並且明瞭到人身為受造物的事實,以及是按照天主肖像被創造的,並在祂內得到成全。我們藉著齋戒接受了貧窮的經驗,讓自己成為與窮人在一起的窮人,並以接受和分享愛,來「積聚」愛的財富。我們若這樣理解和實行,齋戒便幫助我們愛天主和愛近人,正如聖多瑪斯所教導的,齋戒的行動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視人如己。(參閱:《眾位弟兄》,93)
四旬期是一個相信的時期,是迎接天主來到我們生命中並讓祂「居住在我們當中」(參閱:若十四23)的時期。齋戒包括了斷絕所有讓我們焦慮的一切──例如消費主義或過多的資訊,不論真假──這樣我們才能敞開心胸,迎接來到我們中間的那一位:我們的救主,天主之子,祂一無所有,卻「滿溢恩寵和真理。」(若一14)
2. 以希望為我們繼續旅程的「活水」
耶穌曾向井邊的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但當耶穌說祂可以賜給她「活水」(若四10)時,那位撒瑪黎雅婦人不明白祂的意思。她很自然地認為祂指的是實際上的水,但耶穌說的是聖神,祂要藉著逾越奧蹟豐富地賜予這活水,賜給不會令大家失望的希望。其實耶穌告訴門徒祂要受難、死亡時,已經提到這個希望,因為祂說,「第三天他要復活」(瑪廿19)。耶穌說的是慈愛的天父為他們開啟的未來。我們與祂一起滿懷希望、也因祂而滿懷希望,意思是說,歷史不會因為我們的錯誤、我們的暴力和不義,或將愛釘在十字架上的罪而中止。意思是說,我們以開放的心接受天父的寬恕。
在這些充滿憂慮的時期,一切彷彿在變遷且顯得渺茫,此時談希望,似乎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四旬期正是一段充滿希望的時期,我們雖背離天主,天主卻耐心地繼續關懷我們常蹧蹋的受造界(參閱:《願祢受讚頌》,32~33、43~44)。聖保祿勸勉我們把希望放在和好上,說:「與天主和好罷!」(格後五20)。在和好聖事中領受罪赦,是我們悔改過程的核心,我們也就能轉而把寬恕帶給他人:我們因領受了寬恕,藉著我們對話的能力,並採取關心人的態度,安慰那些感到悲傷痛苦的人,我們就能將寬恕帶給人。天主賜給我們的寬恕,也能透過我們的言語行為,使我們體驗到一個充滿兄弟情誼的復活節。
在四旬期,讓我們越來越注意到「帶來鼓勵、心安、力量、慰藉和激勵,而不是會侮辱別人、使人憂傷或忿怒,也不會輕蔑別人的話」(《眾位弟兄》,223)。有時為了帶給他人希望,只要對人和善就夠了,也就是「願意放下自身的煩惱和憂慮而關心他人,給人一個微笑,說句鼓勵的話,在一片冷漠中願意聆聽。」(同上,224)
透過收斂心神和靜默祈禱,那賜給我們的希望就成為一種啟發和內心的光明,照亮了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和選擇。因此我們需要祈禱(參閱:瑪六6),並在暗中與溫柔的天父相遇。
在希望中度過四旬期,意思是說,天主「更新了一切」(參閱:默廿一1~6),所以感覺到自己在一個嶄新時期裡,成為在耶穌基督內的見證人。這表示,接受基督帶來的希望--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但天主第三天使祂復活──而且要「時常準備好答覆任何人[向我們]詢問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
3. 愛德是信德與望德的最高表達方式――緊隨基督足跡、關懷憐憫眾人
愛德樂於看到他人成長。因此見他人受苦、孤單、生病、無家可歸、受輕視或貧困時,也會感到痛苦。愛是心的跳動力,使我們走出自我,並與他人建立分享和共融的連結。
「群體的愛讓社會能夠邁向愛的文明,這是我們全體都感受到的召叫。愛德是涵蓋普世的,因此能夠建立新世界;愛德不是空泛的情感,而是為眾人發掘有效發展途徑的最好方法。」(《眾位弟兄》,183)
愛是一項恩賜,給我們的生命賦以意義。它使我們把那些窮困的人視為家人、朋友、弟兄姊妹。如果懷著愛心去分享,即使是極小量,也絕不會中斷,反而會成為生命及快樂的泉源。例如匝爾法特的寡婦拿一點油和一些麵,做了餅給先知厄里亞的故事(參閱:列上十七7~16);又如耶穌祝福了餅,把餅擘開讓門徒分給群眾的故事(參閱:谷六 30~44)。我們施予人時也是如此,不論我們給的多或少,只要有喜樂單純的心,愛就會源源不絕。
懷著愛來過四旬期,意思是關懷那些因新冠肺炎而受苦或感覺被遺棄及感到恐懼的人。在這段前途渺茫的日子裡,讓我們記住上主對祂僕人的話:「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依四三1)。讓我們懷著愛德,去安慰和幫助他們明白,天主愛他們有如自己的兒女。
「只有經過愛德轉化的目光,才能看到他人的尊嚴,因而能夠承認和重視窮人擁有的極大尊嚴,並尊重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從而讓他們真正地與社會融合。」(《眾位弟兄》,187)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相信、盼望及愛的時刻。四旬期是一段悔改、祈禱、分享的歷程,邀請我們團體或個人再活出那來自生活基督的信德、天主聖神的噓氣所激發的望德,以及從天父慈悲之心、永不枯竭的泉源所湧流出來的愛德。
願救主之母瑪利亞──永遠忠信地在十字架下、在教會的心中── 能以她愛的臨在支持著我們。願復活主的降福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踏上復活之光的旅途。
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大殿
2020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紀念日
(台灣明愛會 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