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2021年四旬期文告
  • 教宗方濟各2021年四旬期文告

    「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瑪廿18) 四旬期:更新信、望、愛的時期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耶穌向門徒宣告祂的受難、死亡和復活,為完成天父對祂的旨意,祂便藉此顯示給門徒知道,祂使命中最深刻的意義,並且召叫他們一起承擔這使命,以拯救世人。 在走向復活節的四旬期之旅中,讓我們記得「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的那一位。在這段悔改的時期,讓我們更新我們的信仰,從「活水」中汲取希望,以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愛,因祂使我們在基督內成為弟兄姊妹。在復活節前夕,我們會重宣領洗時的誓願,並在天主聖神的工作中體驗到重生,成為新人。四旬期之旅,就像基督徒一生的朝聖之旅一樣,至今仍受到復活之光的照耀,而復活之光啟發了基督門徒的思想、態度和決定。 耶穌所宣講的齋戒、祈禱和施捨(參閱:瑪六1~18),是我們悔改的條件和表達方式。神貧與克己(齋戒),關心愛護受傷的人(施捨),像孩子一般與天父對話(祈禱),使我們在生活上體現出真誠的信德、活潑的望德和有具體行動的愛德。 1. 信德召喚我們接受真理,在天主和所有的弟兄姊妹前為此真理作證 在這四旬期接受並活出基督所啟示的真理,意思是,我們首先要接受教會歷代相傳的天主聖言並被祂觸動。這真理並非由理性構想出來的概念,只保留給少數特選、頭腦聰明或博學多聞的人,而是給我們領受的一個訊息,並且因我們內心的智慧向天主開放而能理解的──天主在我們察覺到祂的偉大之前就已經愛了我們。這真理就是基督本身:基督徹底地擁抱了我們的人性,使自己成為道路──即使嚴苛,卻開放給眾人──為引領眾人到達生命的圓滿。 齋戒是一種克己的經驗,幫助那些心地純潔的人重新發現天主的恩賜,並且明瞭到人身為受造物的事實,以及是按照天主肖像被創造的,並在祂內得到成全。我們藉著齋戒接受了貧窮的經驗,讓自己成為與窮人在一起的窮人,並以接受和分享愛,來「積聚」愛的財富。我們若這樣理解和實行,齋戒便幫助我們愛天主和愛近人,正如聖多瑪斯所教導的,齋戒的行動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視人如己。(參閱:《眾位弟兄》,93) 四旬期是一個相信的時期,是迎接天主來到我們生命中並讓祂「居住在我們當中」(參閱:若十四23)的時期。齋戒包括了斷絕所有讓我們焦慮的一切──例如消費主義或過多的資訊,不論真假──這樣我們才能敞開心胸,迎接來到我們中間的那一位:我們的救主,天主之子,祂一無所有,卻「滿溢恩寵和真理。」(若一14) 2. 以希望為我們繼續旅程的「活水」 耶穌曾向井邊的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但當耶穌說祂可以賜給她「活水」(若四10)時,那位撒瑪黎雅婦人不明白祂的意思。她很自然地認為祂指的是實際上的水,但耶穌說的是聖神,祂要藉著逾越奧蹟豐富地賜予這活水,賜給不會令大家失望的希望。其實耶穌告訴門徒祂要受難、死亡時,已經提到這個希望,因為祂說,「第三天他要復活」(瑪廿19)。耶穌說的是慈愛的天父為他們開啟的未來。我們與祂一起滿懷希望、也因祂而滿懷希望,意思是說,歷史不會因為我們的錯誤、我們的暴力和不義,或將愛釘在十字架上的罪而中止。意思是說,我們以開放的心接受天父的寬恕。 在這些充滿憂慮的時期,一切彷彿在變遷且顯得渺茫,此時談希望,似乎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四旬期正是一段充滿希望的時期,我們雖背離天主,天主卻耐心地繼續關懷我們常蹧蹋的受造界(參閱:《願祢受讚頌》,32~33、43~44)。聖保祿勸勉我們把希望放在和好上,說:「與天主和好罷!」(格後五20)。在和好聖事中領受罪赦,是我們悔改過程的核心,我們也就能轉而把寬恕帶給他人:我們因領受了寬恕,藉著我們對話的能力,並採取關心人的態度,安慰那些感到悲傷痛苦的人,我們就能將寬恕帶給人。天主賜給我們的寬恕,也能透過我們的言語行為,使我們體驗到一個充滿兄弟情誼的復活節。 在四旬期,讓我們越來越注意到「帶來鼓勵、心安、力量、慰藉和激勵,而不是會侮辱別人、使人憂傷或忿怒,也不會輕蔑別人的話」(《眾位弟兄》,223)。有時為了帶給他人希望,只要對人和善就夠了,也就是「願意放下自身的煩惱和憂慮而關心他人,給人一個微笑,說句鼓勵的話,在一片冷漠中願意聆聽。」(同上,224) 透過收斂心神和靜默祈禱,那賜給我們的希望就成為一種啟發和內心的光明,照亮了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和選擇。因此我們需要祈禱(參閱:瑪六6),並在暗中與溫柔的天父相遇。 在希望中度過四旬期,意思是說,天主「更新了一切」(參閱:默廿一1~6),所以感覺到自己在一個嶄新時期裡,成為在耶穌基督內的見證人。這表示,接受基督帶來的希望--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但天主第三天使祂復活──而且要「時常準備好答覆任何人[向我們]詢問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 3. 愛德是信德與望德的最高表達方式――緊隨基督足跡、關懷憐憫眾人 愛德樂於看到他人成長。因此見他人受苦、孤單、生病、無家可歸、受輕視或貧困時,也會感到痛苦。愛是心的跳動力,使我們走出自我,並與他人建立分享和共融的連結。 「群體的愛讓社會能夠邁向愛的文明,這是我們全體都感受到的召叫。愛德是涵蓋普世的,因此能夠建立新世界;愛德不是空泛的情感,而是為眾人發掘有效發展途徑的最好方法。」(《眾位弟兄》,183) 愛是一項恩賜,給我們的生命賦以意義。它使我們把那些窮困的人視為家人、朋友、弟兄姊妹。如果懷著愛心去分享,即使是極小量,也絕不會中斷,反而會成為生命及快樂的泉源。例如匝爾法特的寡婦拿一點油和一些麵,做了餅給先知厄里亞的故事(參閱:列上十七7~16);又如耶穌祝福了餅,把餅擘開讓門徒分給群眾的故事(參閱:谷六 30~44)。我們施予人時也是如此,不論我們給的多或少,只要有喜樂單純的心,愛就會源源不絕。 懷著愛來過四旬期,意思是關懷那些因新冠肺炎而受苦或感覺被遺棄及感到恐懼的人。在這段前途渺茫的日子裡,讓我們記住上主對祂僕人的話:「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依四三1)。讓我們懷著愛德,去安慰和幫助他們明白,天主愛他們有如自己的兒女。 「只有經過愛德轉化的目光,才能看到他人的尊嚴,因而能夠承認和重視窮人擁有的極大尊嚴,並尊重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從而讓他們真正地與社會融合。」(《眾位弟兄》,187)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相信、盼望及愛的時刻。四旬期是一段悔改、祈禱、分享的歷程,邀請我們團體或個人再活出那來自生活基督的信德、天主聖神的噓氣所激發的望德,以及從天父慈悲之心、永不枯竭的泉源所湧流出來的愛德。 願救主之母瑪利亞──永遠忠信地在十字架下、在教會的心中── 能以她愛的臨在支持著我們。願復活主的降福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踏上復活之光的旅途。 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大殿 2020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紀念日 (台灣明愛會 恭譯)

  • 2021年四旬期牧函

    二零二一年四旬期牧函 更新與轉化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今年四旬期,為了效法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嚴齋祈禱,我們懷著革新和皈依精神,準備身心靈善度復活節。 今年的四旬期,正值農曆辛丑牛年。牛,象徵力量和勤奮。舊約的若瑟為埃及法郎解夢,夢中七隻瘦牛吃掉七隻肥牛,意指荒年是天主賜予的預兆,國家需智慧賢士更新管理,積穀防饑,未雨綢繆。(創41) 社會發展一日千里,教會理當與時俱進,團結一致,力圖更新,努力成為一個信仰成熟、服務他人的教會。 本教區今年訂立了「堂區更新」為未來三年 (2021年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 的牧民方向,共同致力更新和深化信仰;我亦於最近的《將臨期牧函》宣布這項計劃。堂區是「眾家之家」,是聚合信友舉行主日感恩慶典的地方,既傳授天主子民禮儀生活的一般表達,也在這慶典中聚集他們,教導他們基督救世的道理,更在慈善的友愛事業中實踐上主的慈愛。(《天主教教理》2179號) 我鼓勵各堂區和教會團體為「堂區更新」回顧過去,把握現在,迎向未來。「更新」要求我們在信仰上的皈依和深化,厄瑪烏二徒被基督轉化的信仰歷程 (路24:13-35) 正好給予我們啟發,使更新在今天的教會和社會實況中體現。我們也宜步武初期教會的三點特質,即福音訓導、共融及服務(宗2:42-47): (一) 為了成為主的門徒,有效地把基督傳遞給別人,我們的生命必須被基督所轉化,不斷改進自己的靈修生活,不斷皈依。 (二) 向內轉化和向外福傳不能單靠個人的努力,還應謙誠地倚靠天主的扶助,因此,我們應加緊祈禱,每天善用靜默反思的時刻,閱讀天主聖言, 深化信仰。 (三) 我們應透過參與感恩聖祭,與教內弟兄姊妹團結一起,俾能透過互相支持和鼓勵,眾志成城,服務弱小者和有需要的人。 普世教會對家庭的牧民關懷也非常重視,教宗方濟各在最近聖家節宣佈,由今年3月19日聖若瑟瞻禮起,至2022年6月止,展開為期一年多的「家庭年」,強調家庭的根基需要不斷增進愛的關係,家人應當一同祈禱,互相關愛,彼此寬恕,溫柔相待,並承行天主的旨意。我誠懇呼籲信友重溫教宗在2016年頒布的《愛的喜樂: 論家庭之愛》宗座勸諭。 聖家是家庭的模範,聖家也如一般家庭,曾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聖若瑟除了撫養耶穌和聖母外,還曾帶著他們星夜逃亡埃及 (參路1, 2)。在四部福音中,找不到若瑟說過一句話,他可說是「少說多做」的聖人,確是關愛弱小的表率,也被尊崇為教會主保和勞工主保。若瑟持守對天主的信德,克盡家庭守護者之職,以滿全天主的救世大業,值得我們學習。 目前,香港面對著社會各種的挑戰和信心危機,加上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境況下,不少市民就業不足和面對失業,令家庭感到焦慮徬徨。另一方面,喜見醫護等抗疫人員的無私奉獻;也有教友在精神和物資上支援弱小和有需要的家庭,包括利用網絡和電子媒介,彼此關懷。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請將目光轉向基督,期待光明和自由,也是更新對祂信賴的時候。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四旬期是聆聽和回應天主聖言的時刻,提醒我們以克己體驗祂無條件的慈恩。讓我們學習把希望安放在天父的眷愛中;正如聖神引領基督進入荒野祈禱(路4:1),祂同樣也啟迪我們,賜我們平安,導引我們邁向復活生命。仰賴天上慈母瑪利亞及聖若瑟的轉禱和芳表,求聖家助佑我們積極面對困難,迎接復活的基督,欣享祂賜給我們的喜樂與平安! 天主保佑! + 湯漢樞機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二零二一年二月二日獻主節

  • 2020年將臨期牧函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過去一年,為遏止新冠病毒的蔓延,全球各地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強制性隔離措施,不但窒礙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接觸,還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正常運作。教會作為社會一份子,她的禮儀、培育、愛德,以及慶祝等活動,亦無法公開如常進行。疫情相信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教會該如何回應呢? 即將來臨的將臨期,正好再次提醒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疫情的過去,而應以新的思維模式,在疫情下迎接天主在我們不期待中的來臨。事實上,當教會宣告:「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一14) 時,就是宣告一位樂意住在各民各族中間的天主,以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恩寵,激發每人心中崇高的願望,例如推動人類的平等友愛、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通過對話締造和平團結,並負責任地關心整個大地創造等。 全球的疫情清楚向我們展示了時代的徵兆。一方面,因著數碼文化的普及流動性,今天人們與確定和不變的地理環境的聯繫愈來愈少,而是生活在「多元的地球村」中;數碼文化不可避免地改變了空間的概念,以及人們的語言和行為,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另一方面,我們發現昔日以堂區及神職人員為中心的教會生活模式,慢慢因疫情的影響而與社會脫節。堂區不再像以前那樣是人們主要聚會和社交的中心;以神職人員為中心的禮儀生活亦未能回應今天人們內心對團結、友愛、公義、平等的渴求。 的確,堂區的特點是紮根於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心。但是,堂區不再局限於一個地理空間,而是人們通過相互服務和禮儀傳統,建立關係的環境。因此與其緬懷過去,等待回復昔日的堂區生活,不如迎向疫情的挑戰,勇往直前,尋找堂區新的存在方式,再次發揮堂區在社區中的中心角色。 適逢本年7月教廷聖職部發出了《堂區的牧靈皈依—— 為福傳使命和教會服務》訓令,指出為能回應時代的需要,更有效實踐教會的福傳使命和服務,堂區的架構和牧靈模式都應有所歸依。文件提及三個值得重新思考的方向: 堂區不應被等同為一座建築物或一系列的組織,而是一個由不同團體組成的團體。一如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勸諭中指出,「堂區是教會在一個區域內的臨在,以造就環境便於聆聽天主聖言、發展基督徒的生命、交談、宣講、愛德洋溢、朝拜和慶祝。」(28) 堂區必須是一個把人們召集在一起,並促進長期人際關係的場所,從而讓人產生歸屬感和被接納感。因此,堂區應該是以人為本,促進對話,團結和對他人開放的地方。 如果堂區成功紮根在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心,它將成為一個克服孤獨的地方,這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 「它是團體中的團體,是招呼旅途上口渴者飲水的聖所,為能繼續前進,以及不斷往外傳教的中心。」(《福音的喜樂》勸諭,28) 因此,教區決定來年以「堂區更新」為牧民主題,根據上述訓令的指引,面對時代的挑戰,反思教會如何更有效實踐其福傳使命和服務。首先,在司鐸的層面,他們將以此文件為藍本,在明年司鐸學習營中深入討論,具體策劃未來三年教區的牧靈路向。同時,我亦邀請所有教區組織及堂區議會成員認真研習,共同尋找堂區新的存在方式,發揮共負責任的精神。 最後,我呼籲全體信友,特別在這疫情期間,縱使未能參與堂區的禮儀或活動,亦不忘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關懷,把堂區紮根在日常生活中。 願我們準備自己來迎接基督耶穌的來臨!願上主降福你們各人和你們的親友,也願祂的祝福永遠常在! +湯漢樞機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基督普世君王節

  • 教宗方濟各2020年四旬期文告

    「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與天主和好吧!」(格後五20)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今年上主再次賜給我們一段恩寵的時期,好能以煥然一新的心來作準備,慶祝耶穌死亡與復活的偉大奧蹟,而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正是個人及團體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基石。我們必須在心神上不斷地回到此一奧蹟,因為只要我們向它的精神力量開放自己,並自由慷慨地回應,那麼,它就會在我們內持續產生果效。 1.以逾越奧蹟為悔改的基礎 基督信仰的喜樂從聆聽並接受耶穌死亡和復活的喜訊流露出來。此一初傳(kerygma)綜合了一個愛的奧祕:這愛「如此真實,如此真誠,如此實在,並邀請我們與祂建立真誠的關係,與祂進入可結出果實的交談」(《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117)。凡相信這訊息的人,就不會接受「人生是自己的,任由我們隨己意度過」此一不實謊言。其實生命是出自天主父的愛,因祂渴望賜給我們豐富的生命而來(參閱:若十10)。如果我們聽從「謊言之父」(若八44)的誘惑,我們就會捲入荒謬的漩渦,並體驗到人間地獄,身受其害,如同有許多令人難過的個人和團體的悲劇為證。 在2020年四旬期,我想與每一位基督徒分享我在《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中給年輕人的一番話:「你要瞻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所伸開的雙臂,讓自己一再得救。當你辦告解時,你要堅信祂的慈悲,這慈悲會免除你的罪責。你要瞻仰祂出於慈愛所傾流的聖血,讓祂的聖血淨化你。這樣,你總能重獲新生」(第123號)。耶穌的逾越不是過去的事件;反而因聖神的大能永存不滅,使我們以信德能在受苦的人身上看見和觸摸到基督的血肉。 2. 悔改的急迫性 天主的慈悲藉著逾越奧蹟賜給了我們,深入默想逾越奧蹟是一件具有意義的好事。確實,只有在與那「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二20)的被釘且復活的主「面對面」的關係中,在朋友之間真心的對談中,才能體驗到天主的仁慈。這就是在四旬期內,祈禱是那麼重要的原因。祈禱不僅是一項任務,祈禱更是為表達我們需要回應天主的愛,這愛時時引領和支持著我們。基督信徒祈禱,是因為雖然自知不配,卻仍然被愛。祈禱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在天主眼中,真正事關重要的是,我們的祈禱深入我們的內心並除去我們的心硬,使我們更全然歸向天主和祂的旨意。 那麼,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願我們讓自己被引領,就像以色列人被引入荒野(參閱:歐二14),為使我們至少能聽見我們淨配的聲音,並讓它在內心更深處迴響。我們越充分與祂的聖言契合,我們就越能體驗到祂無條件所賜給的慈恩。我們不要一時糊塗而錯過這恩寵的時期,以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歸向祂的時間和方式。 3. 天主急切要與祂的子女交談 天主為了我們的悔改,又一次賜給我們一段恩寵的時期,我們絕對不能把這事實視為理所當然的。這新的時機應在我們內激起感恩的心,把我們從怠惰的精神中喚醒。雖然,在我們的人生、在教會和在世界上,悲劇性的惡事有時候發生,但這改變我們人生途徑的機會,卻表達了天主不變的決心──不中斷與我們的救恩對話。被釘的耶穌從沒有犯過罪,卻替我們被定罪(參閱:格後五21),天父拯救我們的決心,使祂讓祂的聖子背負我們罪的重擔,因此,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來說,就是「天主相反自己」(《天主是愛》,12)。因為天主也愛祂的仇敵。(參閱:瑪五43~48) 天主希望透過祂愛子的逾越奧蹟與我們每一個人建立的對話,並不是空洞的閒聊,如同古時的雅典居民那樣,他們「只是談論或探聽一些新奇的事」(宗十七21)。這樣的閒聊是源於空洞和膚淺的好奇心,表現出每一時代的俗氣;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它也會是由於濫用媒體而所造成的。 4. 要與人分享財富,而並非保留給自己 把復活奧蹟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意思是在戰爭、各種打擊生命的行為──從未出生的胎兒到老年人──以及各種形式暴力的受害者身上看到被釘基督的創傷。這些創傷都呈現於環境災害、在不平均分配的世界物資,各種形式的販賣人口,以及肆無忌憚地追求財富,那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偶像崇拜。 今天必須向各位善心的男女人士作出呼籲,懇請他們賙濟窮人,把自己的財物分施給最有需要的人,藉此作出個人的貢獻,為造就更美好的世界。愛德的施與讓我們更具有人性,囤積財物卻讓我們更失去人性,將自己關在自私自利的牢獄裡。我們有能力,也必須更深入地考慮到我們經濟生活的結構面。因此在這四旬期中,我會於3月26~28日在亞西西與青年經濟學家、企業家和創革者召開一次會議,目標是要塑造一個更富於正義、更有包容心的經濟環境。教會的訓導權多次提及,政治生活代表著一種卓越的愛德形式(參閱:庇護十一世,〈對義大利天主教大學聯盟致詞〉,1927年12月18日)。對於經濟生活而言,也是如此,同樣可以藉由福音與真福八端的精神來達成。 我祈求至聖聖母為我們轉禱,讓四旬期能開啟我們的心,聽見天主要我們與祂和好的呼聲,定睛注視逾越奧蹟,並轉向與祂開放及誠懇的交談。這樣,我們會成為基督要求祂的門徒所成為的: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參閱:瑪五13~14) 方濟各 發自羅馬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19年10月7日──玫瑰聖母紀念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 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成立

    【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成立】 【同日選出新幹事會 促進學校公教特色】   (公教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四月廿九日正式成立,以促進教區小學整體課程的天主教特色,並深化教師的靈修生活與信仰體驗。   當日的成立典禮於荔枝角天主教小學舉行,並選出首屆幹事會;主辦單位又邀請了夏志誠輔理主教主持「成長與承擔-默想雅各伯」靈修時段,逾一百位教區小學宗教科老師代表和校長出席。   ■ 袁毅富當選主席 ■ 陳為寶 樊頌賢 任副主席   當天為該會第三次全體籌備會議,五區的學校代表分組各選出三位的區代表,加上一位由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委任的當然成員,組成首屆十六人幹事會。   夏主教主持靈修時段後,派遣新幹事會及祝福在場教育工作者,由委員會當然成員教師李耀邦代表接受章程;各幹事亦到台前逐一接受夏主教的派遣與降福,並從主教手中接過聖相。   在最後的幹事互選職務後,青山天主敎小學袁毅富(後排左二)當選主席;大角咀天主教小學(海帆道)陳為寶(後排右一)和天主教明德學校樊頌賢(中排左四)兩人當選副主席。    

  • 2019年復活節牧函

    宗座署理湯漢樞機2019年復活節牧函 「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詠118:24)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願復活的主賜給你們平安與喜樂!   天主賞賜給香港教區每年復活節均有二千多至三千多的成年兄弟姊妹領洗,而今年也不例外,我們共有二千八百多位新教友加入了天主教大家庭,分享信仰的喜悅,並為傳揚福音增添力量。謹代表教區,向新教友致以衷心的歡迎,也向有關的傳道員和導師,獻上至深的謝忱。   各位新教友:天主首先無條件地愛了你們,揀選你們藉入門聖事成為祂的子女,分沾救恩的恩寵。你們試回想自己的皈依過程,便能感受到天主的慈愛是多麼溫柔及富有耐性,就好像一位慈父,祂從來沒有強迫你們,只是在生命中,不斷透過很多人物,例如家人、好朋友、同事等,或者是透過不同的事件作為媒介,召叫你們,造就很多機會打開你們的心扉,讓你們親身經驗和感受到祂的慈愛。直到準備好的時候,祂便引領你們追求信仰,藉著傳道員及導師等有系統的教授,並透過閱讀聖經使你們逐漸加深認識天主及耶穌基督,經驗天主的愛。相信一年半的慕道期,可說是你們人生中極珍貴的階段。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當每年有數千人領洗時,我便想起《宗徒大事錄》第二章42節至47節所描述初期教會的情境,其中有三個重點值得新教友和所有信眾仿效:   第一點,初期教會成員「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當日的宗徒訓誨實在相符於我們今日的「教理講授」,我誠心邀請各位教友從現在開始,每日抽時間閱讀《聖經》,這樣才能透徹地明白耶穌基督,學習基督無私的愛,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維,並且讓聖言滋潤我們的心田,推動我們在生活中愛天主,愛認識的人,也愛不認識的人,成為一個充滿憐憫及謙卑的人。此外,《聖經》記載了耶穌的教誨,可作為日常生活的指南針,加強信德,走天主的道路,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第二點,初期教會成員「時常團聚、擘餅、祈禱」。我相信傳道員及慕道團導師已在新教友的慕道期,清楚解釋感恩祭的意義,尤其是參與主日感恩祭是基督徒生活的泉源及根基。所以,我懇切勸勉所有教友守瞻禮節日,即在主日及當守的法定節日參與感恩祭。另一方面,我們從《聖經》記載中得知耶穌時常祈禱,除與天父保持親密聯繫外,也為世界和人類祈禱。耶穌在福音中教導了我們怎樣祈禱,首先是找一處合適的地方,懷著信德向天父禱告,不用嘮叨,卻要感恩,並從心裡寛恕他人。耶穌在祈禱後充滿了信心和力量,讓我們祈禱時,知道天父賜予我們所需要的信心和力量,善度信仰生活。雖然現時香港的生活節奏日益急促,但我仍然誠切邀請大家每天抽出時間祈禱,使之成為每位基督徒的良好習慣。   第三點,初期教會成員履行愛德服務。耶穌時常行愛德,尤其照顧有需要的人及社會的弱勢社群。我們是基督徒,也要像耶穌一樣懷著憐憫、和藹與謙恭態度,大方地服務他人。愛德的服務要求我們,除了在教會內一起建設共融的信友團體,也包括在家庭及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服務其他人。現時已有多個堂區成立了關社組,大家可透過加入這些小組或參與關社組舉辦的活動。今年既是教區所繼續推動的青年年,希望所有教友都關心及支持有關青年的信仰活動,協助他們分辨上主的召叫。當然,我們亦應常關心祖國及為中國教會祈禱,也為面對新時代挑戰的普世教會祈禱。   最後,我鼓勵各位新教友根據個人的神恩加入堂區的善會或小組,在團體中彼此學習和支持,俾信仰得以茁壯成長,並與堂區司鐸及教友攜手建設一個充滿仁愛及共融的團體,與整個教區一起傳揚福音,將和平及希望帶給我們的社會及全人類。   願天上的慈母瑪利亞保守每位教友,助佑我們成為充滿活力及仁愛的基督徒。   復活節快樂,亞肋路亞!天主保佑! +湯漢樞機 二零一九年四月七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 以信德的目光正視教會

    湯漢樞機牧函 以信德的目光正視教會 主內親愛的兄弟姊妹:   願主的平安與你們同在!   衆所周知,教會是個群體。教會跟其他俗世群體的最大分別,在於她的成員蒙天主召喚,彼此由同一信仰所維繫,而且教會獲委以救贖使命,要宣揚福音,導引世人邁向永生,使天國得以圓滿實現。旅途中的教會蒙召成聖,好能成為「聖人團體」;可惜,由於人性上的軟弱,教會卻不時淪為「罪人團體」。然而,教會縱使有其過錯和軟弱,卻不應放棄受託的使命;反之,教會的過失可視為對自己的提醒,促使她真誠悔改,並仗賴天主永不落空的恩寵,繼續完成現世旅程,邁向天鄉。   教會必須經歷一個日復一日、不斷革新、淨化和聖化自己的過程,否則,她不能冀望成為「地上的鹽」和「世界的光」。(參瑪五13-16)就這一方面,本人作為牧者,邀請你們以信德的目光,一起仔細反省以下兩點: 一、 教宗的角色   描述教宗方濟各備受稱許,絕不為過。他確是一位謙遜和開放的教會領袖,熱心宣揚天主慈悲仁愛的信息;他也是一位為世界和平與宗教交談作出重大貢獻的公眾人物。可是,我們亦留意到,有教會成員對教宗方濟各抱有疑惑、不信任,甚至敵意。他們認為教宗不清楚自己的所言所行,或認為他的言行偏離教會訓導。   讓我們首先謹記,教會必須與時並進。她既要整全地保存「信德寶庫」,以及忠於宗徒訓誨和教會聖傳,也要在不同時代,以易於理解和吸引人的方式,宣講萬古常新的福音信息和更新天主教信仰的表達方式。其次,教會亦要不斷改革和淨化自己,好能以基督淨配的身分發放光芒。上述兩大方向,正是教宗方濟各一直致力推動的目標。我們有責任全力支持教宗。   再者,基督召選了聖伯多祿宗徒作為他的代表。教宗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同樣是基督的「在世代表」。教宗一如聖伯多祿,在聖神的支持和光照下,以我們主基督的名義領導教會。在人性層面,教宗一如眾人,有其局限和軟弱之處。但他是「磐石」,基督在此堅固的基石上建立了教會。基督把「天國的鑰匙」交給聖伯多祿及其繼承人——歷代教宗。(參瑪十六18-19)自古至今,「伯多祿的方舟」經過無數漫長黑夜,也曾面對無數風風雨雨,但基督始終與她同舟共濟,因此「伯多祿的方舟」定會平安抵達天鄉。(參若六16-21;瑪十四22-30;瑪廿八20)   教會內有些成員似乎抱著一種取態:當教宗的觀點與他們的觀點一致時,他們便擁護教宗;但當教宗的觀點有別於他們的觀點時,他們便以言論反對教宗。教宗在傳授天主教信仰和倫理上享有不能舛錯的特恩,這固然僅限於某些很特殊的情況。然而,即使在其他情況下,當教宗以普世教會最高牧者的身份來教導和帶領天主子民時,我們作為天主教徒,亦應當向教宗表示服從。我們作為信徒,亦當尊敬任職於羅馬教廷的神長,因為教宗親自揀選了這批緊密的合作者,來分擔他作為最高牧者的使命。   按照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訓導,所有信友,不論是個人或群體,都獲賦予信仰意識(sensus fidei,即信友超性的信仰意識:參《教會憲章》12;《天主教教理》91-94,99)。再者,信友有權利,有時更有義務,在有益於教會的事情上表達意見(參同上,37節)。然而,我們表達意見仍須有節制,特別是當一些意見會造成嚴重混亂,或引起信友間的不和諧,以致危及公益和教會共融之時。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特別在《教會憲章》中)指出,教會的共融(即Communion、Koinonia 或 Fellowship)可以體現於三個層面:(一)屬靈或教會的共融:這是指天主子民之間,以及在地方教會之間,藉着聖洗和分享天主聖三的生命所保持的共融(參教會憲章4,13);(二)「與天主教會的共融」或「教會體制上的共融」:這是指所有地區教會,透過與羅馬教會分享同一信仰、教義、聖事和管治而保持的共融(參教會憲章13, 14, 15);(三)聖統制的共融:這層面的共融,是指教會好比一個結構緊密的有機體,即教宗作為教會之首,是全體主教和全體信眾的一個「永久性的、可見的統一中心和基礎」。(教會憲章23;參教會憲章18, 22)   為能度圓滿的信仰生活,與教會保持共融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即使在外在行為上,我們也當時常保持與教會的共融。(參《天主教法典》209條1項)我們行使基督信徒的權利時,也須顧及教會的公益。(參同上, 223條1項) *** *** *** 二、 性侵犯未成年人   我邀請你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既令人痛惜又應受嚴厲譴責的一些天主教聖職人員對未成年人和其他弱勢人士的性侵犯罪行。這類醜聞為受害者、他們的家屬及許多天主教團體都帶來嚴重的創傷,也使普世教會處於嚴峻的危機,並嚴重損及教會的可信性,及導致很多信友離開教會或放棄踐行信仰。   為採取更徹底和更有力的措施來解決性侵犯未成年人的問題,教宗方濟各於本年2月21日至24日在羅馬召開會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主教及修會代表聚首磋商。教廷及教會神長在聆聽受害者的苦訴後,承諾會不遺餘力地防止這些醜聞將來再次發生。   主耶穌基督對於那些傷害兒童的人曾嚴加責備。(參閱 瑪18:6-7)鑒於天主教牧者曾接受全面培育,而且肩負神聖使命,故此一般大衆自然會對他們寄予厚望,期望他們能樹立毫無瑕疵的道德善表。雖然所有人類團體不幸地都出現性侵犯未成年人的罪行,但這不足以減輕聖職人員及教會領導者在這方面的惡表的嚴重性和應負的責任。令人遺憾的就是,常有聖職人員被揭發濫用職位或權力,從而辜負了未成年人及其家人對他們的信任。   在2002年,香港出現了首宗未成年人遭司鐸性侵犯的案件。自此,我們教區在其能力範圍內,為各界人士提供安全的服務,尤其是為未成年人和其他弱勢群體的服務。保護這些人士的福祉,被視為我們的首要任務之一。根據適用於整個教會的教廷指示,我們的教區在2009年釐訂了「為未成年人士服務的牧民工作者的行為守則」和「教區組織內性侵犯兒童投訴之處理守則」。此外,我們還成立了一個工作委員會,來處理教區組織內性侵犯未成年人的投訴。在可行範圍內,我們的教區樂意為性侵犯受害者提供心理和精神治療上所需要的支援。   我們的未來計劃,包括根據教廷在上述羅馬會議後發佈的相關指引,修訂上述兩份教區守則。我們將提供一個完善的計劃,以協助聖秩候選人達到性心理成熟階段,並為聖職人員提供相關的延續培育計劃。   所有教會負責人及從事牧靈工作或教會活動者, 無論基於何種理由,都不該於任何隔離及關閉的地方,與小孩子個別地獨處。司鐸聽小孩子的告解時,該有令人信任的成年人在場, 只要不牴觸告解聖事的保密要求即可。所有與未成年人有關的教會活動,都該是公開舉行的,並起碼有超過一位令人信任的成年人在場。   所有認為自己是受過性侵犯的人士, 或是對性侵犯個案知情的人士, 都有權利向政府有關部門及教會當局舉報。   在教會圈子中, 對性侵犯事件不容許保持緘默及營造隱瞞風氣,卻要使之提高透明度。 我們需要保護的,是被侵犯者及可能被侵犯者,而不是侵犯者及教會機構的聲譽。 幫助侵犯者改過遷善的最佳方法,就是與他們對質,使他們面對自己的良知,並為自己的罪行承擔責任。 *** *** ***   最後,讓我們抱着信德的目光及滿懷希望,正視教會現況。讓我們特別為聖職人員祈禱,求主幫助他們持久地追隨自己的聖召,並在為天主子民服務上樹立善表。正如基督曾呼籲小亞細亞七個初期教會聆聽聖神的說話而悔改(默2及3章),祂同樣呼籲今天整個教會悔改。就讓教會的淨化行動由我們每一個人開始。   求天主光照教宗及教廷,使他們以智慧領導教會;亦求天主豐厚地恩佑教會, 使之達到淨化,重新獲得世人的信任。   +湯漢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二〇一九年三月六日聖灰禮儀日

  •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 “他的慈愛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長存” (聖詠100,5)   在中國教會內最親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全體教友,讓我們感謝上主,因為祂的慈愛直到永恒, 並承認“祂造成了我們,我們非祂莫屬,是祂的子民,是祂牧場的羊群!” (聖詠100,3)。 此刻,在我的心靈深處回響起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在2007年5月27日的信中勸勉你們的話:“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啊,妳這個在那跋涉於歷史中的億萬人民中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羊群,耶穌的話對你是何等鼓舞和具挑戰性:‘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12,32)。[…]因此,‘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5,16)”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五節。)。 1.        近期,針對目前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尤其是針對它的未來,流傳著許多彼此相反的聲音。我知道這些紛亂的意見和看法會導致不少的混亂,會在許多人內心引發反面的情緒。對某些人而言,會產生疑問和困惑;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有如同被聖座拋棄的感覺,與此同時,會對因為忠於伯多祿繼承人而承受苦難的價值提出令人苦惱的問題;相反,對許多人而言,積極的等待和反思激發了對更加寧靜未來的希望,以便在中國土地上做出富有成效的信仰見證。 這種局勢的到來,特別突顯有關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臨時性協議,正如你們所知,前幾天在北京簽署了此協議。在對中國教會生活富有意義的緊要關頭,我首先想藉此簡短文告向你們確保我在日常祈禱中紀念你們,並想和你們分享我的內心感受。 此感受是對天主的感謝和對你們由衷的敬佩之情,即整個教會對你們的敬佩之情:即使當某些事件對你們特別地不利和困難時,你們依然表現出你們的忠貞、在考驗中的堅定和對天主上智安排毫不動搖的信心。 這種痛苦的經歷是屬於中國教會和在世上旅居的所有天主子民的靈性寶藏。我向你們保證,天主正是通過試煉的熔爐,定會用他的安慰充滿我們的心,並為我們準備一份更大的喜樂。我們確信聖詠126章中所說的: “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 (第5節) 因此,讓我們持續註視許多教友和牧者的芳表,他們毫不猶豫地為福音的傳播而奉獻他們“美好的見證”(參閱弟前6,13),直至犧牲生命。他們被認為是天主的真正朋友。 2.        對我而言,我總認為中國是一個富饒而具備契機之地,中國人民是文化和智慧極珍貴寶藏的工匠與守護者,耐得住逆境並結合不同特點而變得精煉,並非偶然,自古以來它就接觸了基督的信息。正如非常敏銳的耶穌會士神父利瑪竇所說的,讓我們挑戰彼此信任的美德:“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 (利瑪竇:《交友論》,7)。 這也是我的信念:只有借著對話的實踐,才能真實和富有成效的相遇,即意味著彼此認識,彼此尊重並彼此“同行”,以便建設更加和諧的共同未來。 把臨時性協議放置在這個互信的軌跡中。此協議體現了聖座與中國政府當局漫長而復雜的雙方對話的果實,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開啟,接著由本篤十六世教宗繼續。藉此歷程,聖座自始至終不為別的,而旨在實現教會自身的牧靈目標,即支持和推動福傳事業,並實現和保持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的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合一。 關於本協議的價值及其目標,我想向你們提出一些反思,並為你們提供某些牧靈的靈性提示,以便在此新階段走我們被要求遵循的路途。 在此談及的是一個路途,就如上邊所談及的一樣,它“需要時日及雙方的善意”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號),但對教會而言,不管在中國內外,不僅僅是關系到合乎人性的價值,卻也關系到回應靈性的召叫:走出自我,以擁抱“今天人的喜樂與希望、憂愁與悲痛,特別是窮人和所有那些遭受痛苦人的” (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1節),並擁抱天主托付的目前挑戰。因此,是一個在歷史路徑上做為旅居者的教會召叫,首先要相信天主及祂的許諾,正如亞巴郎和我們信仰內的父輩們所做的那樣。 亞巴郎被天主召叫,他以服從前往接受一個作為產業的陌生之地,而不知道在他面前將開始的道路。如果亞巴郎在離開自己的土地之前要求先具備完美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也許他將永不會動身。相反地,他信靠天主,並依照祂的話,離開了自己的家和自身的安全。不是因為歷史的改變讓他信賴天主,而是他純潔的信德帶來了歷史的改變。事實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因這信德,先人們都曾得了褒揚” (希伯來書11, 1-2)。 3.        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我想在這信仰中堅定你們(參閱路22,32):在亞巴郎的信德內,在童貞瑪利亞的信德內,在你們所接受的信仰內,邀請你們對歷史的主宰者和對教會針對祂的旨意所完成的分辨總是抱以更大的信心。讓我們呼求聖神的恩賜,以便光照我們的思想並溫暖我們的心,也幫助我們明了祂要領我們到何處,克服難免的迷失時刻,並且有力量果斷地繼續在我們面前所展開的道路上前行。 正是為支持和推動在中國的福音傳播及重建教會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共融,首先面對主教的任命問題是最重要的。眾所周知,不幸的是,在中國的教會的近期歷史被高度緊張、創傷和分裂留下了令人悲痛的印痕,問題尤其集中於作為教會純正信仰的守護者和共融的保證者主教們身上。 在過去,當有人自認為也可以決定教會團體內部生活,並且超越了國家合法權限而對教會直接控制時,在中國的教會就出現了秘密狀態的現象。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經歷不屬於教會生活的常態,“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當迫切渴望維護自身信仰的完整性時,牧者和信友們才這樣做”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八號)。 我想讓你們知道,自從我被托付伯多祿牧職以來,就體會到中國教友真誠地渴望在與伯多祿繼承人及與普世教會保持圓滿共融的情況下活出自己的信仰,為此我感到莫大的慰藉。與伯多祿繼承人共融是“對主教們和眾教友,一個永恒可見的原則和團結的基礎” (梵二文獻«教會憲章»第23節)。通過這些年來的許多具體的標記和見證,這份願望到達我前,甚至也包括那些由於自身軟弱及錯誤,但也有不少次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強大和不當的外在壓力,而傷害了教會共融的主教們的。 因此,在仔細研究了每一個別情況並聆聽不同的意見之後,我做了大量的反思和祈禱,為尋求在中國的教會的真正益處。最後,我在上主面前以平靜的判斷,繼續我前任教宗們的方向,我決定對余下的七位沒有教宗任命而接受祝聖的 “官方”主教給予和好,在免除所有他們相關的教會法典的處罰後,重新接納他們到教會圓滿的共融中。與此同時,我要求他們,藉具體與有形可見的行為來表達與宗座及遍布全球的教會所恢復的合一,即使在困難中他們仍應保持忠貞。 4.        在我第六年的教宗任期中,就將起初的步伐放置在天主仁慈大愛的標記下,我邀請所有的中國天主教信友成為和好的工匠,以不斷更新的宗徒熱忱記住聖保祿的話:“祂曾藉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並將這和好的職務賜給了我們” (格林多後書5,18)。 事實上,如同我在慈悲特殊禧年閉幕時所寫的,“沒有任何法律或規律可以阻止天主去擁抱祂的兒子;他明認自己曾經走上歧途,但現在決定改過自新。只停留在法律層面,就等同低估了信仰,以及天主的慈悲。[…]包括在情況復雜的個案中,更易誘使人只按法律衍生的公義來判斷;我們應該要相信從天主恩寵源源不斷湧出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 《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宗座牧函,2016年11月20日,11)。 在這種精神中,並在已做的決定下,我們可以開始一個新的歷程,我們希望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重新恢復所有中國信友的圓滿共融,並開始一個更加兄弟般的合作階段,以更新的責任感承擔傳播福音的使命。實際上,教會的存在是為了見證耶穌基督、天父的寬恕和祂救援的愛。 5.        與中國當局簽訂的臨時性協議,盡管只是限定於某些教會生活方面,並有必要更加完善,但它也能為譜寫這新的中國教會篇章而做其貢獻。此協議首次引入中國當局和聖座之間的持久合作因素,以希望能為天主教團體保障良好的牧者。 在此背景下,聖座有意徹底做到屬於自己的部分,但是你們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平信徒也一樣,也擁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一起尋找在教會內能承擔復雜而重要的主教牧職服務的良好候選人。事實上,不是任命有關掌管宗教問題的官員,而是任命合乎耶穌心意的真正牧者,努力慷慨地為天主子民,尤其為最貧窮者及最弱小者服務,並奉上主的話為至寶:“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仆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仆” (馬爾谷10,43-44)。 在此方面,協議顯然不是別的,而是一個工具,不能獨自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相反,假如不伴隨著更新個人態度和教會行為的積極努力,那將是無效力和無果的。 6.        在牧靈層面,在中國的教會團體被召合而為一,以克服過去的分裂在眾多牧者和教友們心中所造成的和正在造成的許多痛苦。所有信友,不分彼此,現在一起表現和好與共融的行為。為此,讓我們將聖十字若望的告誡視為珍寶:“在生命的末刻,我們將在愛上受審判” (聖十字若望:《光和愛的言語》1,57)。 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中國教友應是良善的公民,根據自己的能力,充分熱愛他們的祖國並以義務和誠實服務自己的國家。在道德層面,他們應該明白許多同胞期待他們以更高的標準為公益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服務。尤其是教友,應知道如何提供先知性和建設性的貢獻,這些應是他們在天主的國度內從自己的信仰裏提取的。這可能也要求他們困難地說出批評的話語,不是無益的反對,而是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及更尊重個人尊嚴的社會。 7.        我想對你們所有人,敬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及度奉獻生活者說:“你們要興高采烈地侍奉上主” (聖詠100,2)!我們要承認我們是服務於天主子民的基督門徒。讓我們活出牧靈的愛德,以它作為我們使命的指南針。讓我們克服過去的對立和個人利益的追求;讓我們照顧好教友,將他們的喜樂和痛苦視為己有。讓我們謙卑地致力於修好與合一。正如梵二所指示的那樣,讓我們以活力和熱忱繼續福傳之旅。 […]

  • 2018年將臨期牧函

    「實踐、信仰、青年」年 基督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願主使你們彼此間的愛情,和對眾人的愛情增長滿溢」(得撒洛尼前書三12)  教會的禮儀年由將臨期展開,在這個節期,整個教會洋溢著一股朝氣蓬勃的精神,熱烈渴望著基督的到來,同時熱切祈求全能的天主賜予所有信徒堅定的心志,「切實履行正義,向前邁進,以迎接基督的到來」(參看將臨期第一主日「集禱經」)。  因此,當福音叮囑我們要「醒寤!」(瑪竇二十四37-44)的時候,就是要求我們做得更多,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這是一個召叫,呼喚我們要祈禱和行動,按聖言來實行,不要只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誠而堅定地奮勇向前──在期盼中充滿希望、在堅忍中充滿信德──迎接我們受讚頌的主基督。  在一本為青年而撰寫的《Docat:天主教社會訓導》書中,教宗方濟各在導言寫道:「我現在邀請你們所有人,要認真了解教會社會訓導。此際,我的夢想不僅是一群群的人坐在樹下討論社會訓導。那是一件好事!我的夢想更加遠大:我希望有一百萬位年輕的基督徒,甚或更佳的是整個世代,為同一時代的人成為『會走路、會說話的社會訓導』。」  為此,讓我們謙遜地懇求天父憐憫祂的子女,派遣聖神淨化及更新教會,並且增強我們所有人的力量,好讓我們即使在教會面對危機和重大醜聞的時刻,也不會灰心沮喪。讓我們每一個人踐行我們的信仰,力求充實圓滿,並且勇敢地為基督作見證,對福音矢志不渝。  真正的自由是基於真理,因此真正的使命是基於真正的門徒身分:上主召叫我們當祂的門徒,並且派遣我們履行祂的使命,宣講基督就是真理,以及將救恩的喜訊帶給所有人,尤其要優先關愛貧窮人。  只有當我們全心全意地回應上主的召叫時,我們才會發現和體驗到使命這份恩賜的偉大和美麗,特別是當上主將這份恩賜交託給我們的年輕人時。年輕人既要在理智上認識到,也要在心靈上體驗到,真理的美麗和天主慈愛的力量,為的是懷著愛與人分享、談論及活出真理。  所以,容我在此向曾經參加近日圓滿結束的教區青年年的年輕人,衷心地再說一遍,謝謝你們!感謝你們懷著充滿聖神的喜樂和熱情,在七月十四至十五日慶祝教區青年節,更為「生於數碼時代,如何提昇青年對信仰的興趣?」論壇和其他活動注入朝氣與活力。你們歡欣雀躍地投入這些由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所主辦的活動,對此我深表謝意。我也要感謝你們為今年十月在羅馬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在籌備過程中所作的分享。讓我們繼續熱切祈禱,祈求是次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將會結出豐盛的牧民果實。  正是藉著這種種方式,我們方能一起建立信任,並且彼此學習如何以真正門徒的身分生活,奮勇向前,履行我們的使命:在世界每個角落,傳揚福音並主動接觸他人,當然包括善用網絡空間福傳!  我真誠地相信,親愛的年輕人,你們不僅是我們未來的希望。你們是我們當下現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我不禁深受感動的是,我親眼看到了你們的徹底改變──成為基督的追隨者,充滿愛心、關心他人且虔誠篤信──在天主奇妙恩寵的助祐下,這種徹底改變能夠給其他人帶來轉變。  香港社會急速老化是一件不爭的事實,許多老人更是獨居長者。正如剛結束的世界主教會議的呼籲:不要只活於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也要走出自我,接觸我們身邊真真實實的人,尤其那些孤獨無援的人。  我呼籲堂區、明愛和學校與年輕人携手合作,通過補救辦法及推動正向發展的措施,共同籌劃以青年為本的關顧獨居長者的青年活動。我感謝所有對此作出回應的人士,譬如,他們開辦青年領袖訓練和靈修培育課程,並且向青年團體提供空間舉辦活動,以及設立熱線,提供輔導及支援服務。  讓我們透過真誠的交談,使年輕人與長者的生活獲得生命力,尤其當我們的世界變得愈來愈多鴻溝時,教會各層面更須多加努力,讓堂區不只是一所辦事處,更是一個可以祈禱、團結共融、無私奉獻和規劃行動的家,促使青年牧職發揮妥善的協調,並得到大力的支持。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望成功。  聖母瑪利亞,請為我們代禱,好使我們獲得恩寵和力量,為天主所賜予我們的永恆之愛作見證並踐行我們所深信的信仰。「看,我已來到,為承行你的旨意。」(希伯來書十9)  在二零一八年將臨期來臨之際,我宣佈至二零一九年基督君王節,香港教區將以「實踐、信仰、青年」年作為「青年年」的延續。  願上主在即將到來的將臨期降福你們各人和你們的摯愛,也願上主的祝福永遠常在!  +楊鳴章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慕道團新班

    致    :    天主教學校校監、校長 由    :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事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慕道團新班 日期:    29.9.2018 感謝周豫康執事與執事團隊的安排,本年度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公教進行社)將新開設一慕道團,歡迎學校教師們參加,逢星期四下午 6:00 – 7:30 舉行,首次聚會於25.10.2018中環干諾道大昌大廈17樓進行,詳情請參閱附上的海報。 請校長鼓勵有興趣的教師參加,現附海報及報名表格,報名表格亦可於本處網頁下載,填妥後可傳真 2881 5960 或 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請 點擊 下列網上連結 (下載 報名表格 ): 教育事務處慕道表格